
游戏厅捕鱼机漏洞打法(游
什么是 Layer3?
从 Layer1 开始的进化史
当我们谈到区块链时,脑海中大多会浮现出:去中心化、高度分散、自由运作等关键词。而在技术开发者享受链上世界红利,用户尽情体验链上功能与服务时,或许没有思考过支撑这一切运作的幕后功臣—— Layer,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
Layer,Web 弹层组件,作为实现区块链丰富便捷操作体验的设施,支持链上运作的性能和表现。
广为认知的公链如以太坊是构建在 Layer1 网络上,发展出的 Layer2 在近年也是热门叙述,而最近悄然兴起的 Layer3 又有何优势呢?本文将聚焦 Layer3,解析一部从 Layer1 到 Layer2 再到 Layer3 的进化史如何让我们参透 Layer3 诞生的必要性与实际意义。
Layer1 的先导者是以以太坊为代表的一众区块链智能合约平台,它们以较高的去中心化程度、更高的交易吞吐量与以太坊竞争,构成了 Layer1 阵营的“排头兵”。但是如果没有以太坊的基础设施架构,这些公链的发展是困难的,因此许多 Layer1 采取了“ EVM 兼容”的策略,以实现对以太坊缺陷的补足与自我优势的发展。
然而,Layer1 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带来了平台运作的挑战与压力。以太坊公链功能受限使其无法承载生态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越来越多的执行和计算量,为在公链拥堵的环境下完成交易就不得不支付高昂的交易成本。
于是,打着降费和扩容旗号的 Layer2 横空出世,Layer2 的基本优化逻辑是进行公链功能的剥离和分层,把提供安全保障的共识机制留在 Layer1,将计算和执行下放至 Layer2,促使公链成为 Layer2 的结算层,相比跨链和分片等机制更容易实现和操作。Layer2 的应用普及,交易成本显著降低,可以说是一场非常成功的行业变革。
在保有去中心化模型的前提下,Layer2 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运作效率,但在高度定制化的应用场景中仍显不足,既然区块链可以分层,那为什么不可以提供一个独立层进行服务呢?这样不就更加个性化和更易操作吗?——这就是 Layer3 的初始灵感。
Layer3 如同 Layer2 嵌套在 Layer1上,它和 Layer2 之间也有着嵌套、递归的关系。通过递归证明的乘法效应,实现强大的可扩展性,同时这种扩容是呈几何级增长的,应用程序的设计者也能够更好地控制相关技术堆栈。通过自定义数据模型,加快区块链的技术周转率和功能运作效率。
什么是 Layer3?
从 Layer1 开始的进化史
Layer3 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实际可能碰触到的应用场景选择,我们可以探讨这样的一种情形:
开发一个 DApp,能够承继以太坊的用户和安全性,但又不想只做一个合约,怎么办?
如果排除了选择 Cosmos、Polkadot 或者 Alt-L1,那就只能选择 Rollups。但是开发一个 L2 Rollup 成本又异常高昂,这该如何解决呢?
—— 利用 L3 SDK 开发一个应用专用的 Rollup,即 Layer 3。简言之,正如上文所分析的 Layer2 适合解决降本扩容的问题,而 Layer 3 适合特定场景需求的应用。
近期,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谈到 Layer3 的现实应用时也归纳道:“L2 用于扩容,L3 用于可定制化扩容,这种定制化精准对接用户使用的特殊场景和开发者偏好的应用方向。同时 L3 具备弱信任扩展特性,将数据可用性留给受信任的第三方或委员会,进一步保障用户隐私与使用安全”。
进一步讲,如果 Layer3 能够实现大规模落地应用,那么隐私计算可以随时随地应用于任何交易。
我们都知道,区块链中数据是在加密状态下通过零知识证明、智能合约等方式实现数据之间的隐私计算,但这一需求是目前 Layer2 的基础设施所无法支持的。如果将隐私计算功能成功放置到 Layer3上,凭借其强大的扩展性或许能够使 Layer2 上的隐私保护交易成为可能。
再者,Layer2 被诟病的互操作性与可组合性的倒退可以由 Layer3 进行性能弥补。目前在 Layer1 和 Layer2、Layer2 之间使用的跨链通道运行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如果将层级间与同层间的组合操作平移至 Layer3 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并且更易于操控和实施.
展望 Layer3:
Web3 时代大有可为的角色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