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ul Atkins是谁?正式担任
Pi Network是一个由斯坦福大学毕业生Nicolas Kokkalis 、Chengdiao Fan 以及Vince McPhillip 创立的区块链项目,旨在通过手机应用程式让普通人能够轻松参与加密货币挖矿。该项目于2019 年3 月14 日(国际圆周率日,Pi Day)正式推出,提供了一个低门槛的挖矿模式,无需专业硬体或高耗能设备,用户只需每日点击应用程式即可「挖矿」。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移动式挖矿」和基于信任的共识机制(如Stellar Consensus Protocol, SCP),实现去中心化的数位货币普及。
Pi Network 的发展分为多个阶段:
截至2025 年2 月,Pi Network 宣称拥有超过6,000 万注册用户,其中约1,800 万人完成KYC 。但区块链数据显示,活跃钱包数仅约911 万个,日活跃钱包更仅约2 万个,与官方数字存在显著差距。这引发外界对其实际采用规模的质疑。此外,项目六年未完全实现主网公开,远超Ethereum(两年)等同行的开发周期,被批评为进展缓慢且中心化程度高(主网节点仍由核心团队控制)。
由于Pi 币在开放主网前无法正式交易,其价格长期以来属于推测性质,主要通过IOU(借据)形式在少数中心化交易所进行非官方交易。
分析指出,Pi 币总供应量预计达1,000 亿枚,如参考其IOU 价格走势,则显示其估值存在泡沫风险,其长期价格将取决于交易所上市进展、实际使用案例及监管态度,目前仍具高度不确定性。
六年磨一剑,Pi Network 终于在2025 年2 月20 日迎来开放主网的里程碑。这一由斯坦福学者打造、号称「全民加密货币」的项目,凭借手机挖矿的低门槛吸引了数千万用户,宣称要将数位货币从极客玩具变为日常支付工具。然而,随着Pi 币正式登陆各主流交易所,市场却弥漫着兴奋与怀疑交织的气息:这究竟是去中心化金融的民主实验,还是一个即将破灭的投机泡沫?
Pi Network 的愿景无疑令人着迷。自2019 年推出以来,它以「无需硬体、无需耗电」的挖矿模式,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注册用户,让加密货币触及传统金融难以企及的角落。其核心团队承诺,开放主网将解锁Pi 币的外部流通潜力,从点对点交易到去中心化应用(dApps),甚至挑战比特币与以太坊的霸权。然而,现实却远非如此简单。区块链数据揭示的活跃用户仅为官方宣称的零头,主网节点至今仍由核心团队牢牢掌控,这一切都让「去中心化」的口号显得有些空洞。
价格走势更令人侧目。主网开放前,Pi 币IOU 在热议中从50 美元飙至90 美元,首日上架交易所前的IOU 价格虽回落至40 美元左右,但若按1,000 亿枚总供应量计算,其市值将直逼4 兆美元,这种估值显然难以为继。分析师预测,随着数百万「先锋」(Pioneers)急于兑现六年积累的Pi 币,短期卖压可能将价格推至谷底。与此同时,长期前景则仰赖生态建设:若Pi 能在支付、 DeFi 或跨链应用中找到立足点,其价值或许还有翻身之日。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industry-frontier